高教动态(第8期)

作者: 时间:2015-12-16 点击数:

一、国务院: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国务院日前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方案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根据方案,到2020年,中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方案提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持,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将更加突出绩效导向,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行建设与改革并重,《总体方案》确定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五项建设任务;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五项改革任务。

方案要求加强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管理,有序推进实施。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配套政策,高校要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对建设方案要开展咨询论证,动态监测建设过程,及时跟踪指导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新华网 2015年11月5日)

二、三部门联合发文引导部分地方高校转向“应用型”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14项主要任务,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根据《指导意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基本思路有4个方面: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坚持省级统筹、协同推进。明确了转型的主体是学校,转型的责任在地方。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

《指导意见》明确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14项主要任务:转型高校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制定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合作关系,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促进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完善校内评价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17日)

三、我国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将实行动态调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日前下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决定自2016年起将调整工作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

办法规定,对于属同一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不得单独撤销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保留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省(区、市)学位委员会对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调整,只能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间进行。此外,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开展增列学位授权点工作的,需聘请不少于1/2本省(区、市)以外的同行专家评审,通过后,公示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按本办法主动撤销的学位授权点在3年内实行有限授权,须停止招生,但保留对已招收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权。3年期满后完全撤销授权,仍未毕业研究生由学位授予单位转由本单位其他学位授权点培养并授予学位,或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授予学位。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27日)

四、我国将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为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11月25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表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趋势。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更加迫切。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就是要紧紧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一核心,在六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根据需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三是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四是改革评价监督机制,五是着力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六是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机制。

杜占元强调,高等学校要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着力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27日)

五、清华大学:新一轮教学改革需要听到学生的声音

清华大学2014年11月3日成立“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面向校内所有本科生招募委员。20名学生委员来自理、工、文、艺术等学科,年级覆盖大一至大四,接近一半人有出国交流经历,他们中有学术大牛、竞赛大神,也有文艺特长生,个个特色鲜明。

二十几个人如何能代表14000名本科生,真正发挥正确的“咨询”作用?自成立以来,咨询委员会就高效运转,他们不但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提炼了十余个选题,而且还设计了自己的标志,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并呈现沟通和解决的结果。

成立一年来,委员们与各个教学主管部门反复沟通、讨论,先后提出了“适当降低平台基础课学分”“中期退课”等多项提案,为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院系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无数据,不说话”,委员们从科学调研方法的学习入手,认真研究每一个问题的层次和问题间的逻辑。通过访谈学生、教师,了解56所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14所著名高校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撰写成的学分绩改革提案,有多条已被学校采纳。

学校的教务人员日益体会到学生咨询委员会对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也必须听到学生的声音,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学校很多工作在沟通和交流中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就是新型学生智库,在新型校园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架起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11日)

六、武汉大学推出本科教育改革新举措

优化专业设置、压缩招生规模、实施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本硕博”贯通培养、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武汉大学推出18个方面63项本科教育改革举措,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加快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今年4月至10月,武汉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本科教育改革大讨论,摸家底,找差距,形成改革方案,明确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目标定位,树立“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既具有坚定民族精神,又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国家脊梁和领袖人才。

为改变重规模、轻质量的状况,武汉大学自2016年起逐年压缩本科生招生规模,目前每年本科招生7200人,到2020年或将控制到6500人左右。整合、优化和压缩专业数量,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专业,依据专业评估结果,2016年将停止3-5个专业招生,经过3-5年改造、调整,至2020年达到学校所规划的专业规模。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本硕”“本硕博”贯通培养改革,每年进行遴选,形成贯通培养常态;推进理科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拔尖人才的大类培养试点,到2019年全面实施大类培养。

武汉大学将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制订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及退出机制,对现有1000多门通识课程进行重新归类和梳理,整合为200多门精品通识课程,建设50门核心通识课程,每年举办通识教育大讲堂。

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推广“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利用多媒体远程互动协作平台,筹措资源建立武汉大学“慕课”课程平台。

武汉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方案就加强公共艺术和体育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健全考核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等都做了较大改革和创新。

(新华网2015年11月4日)

七、天津大学设立创新创业方向双学位

天津大学决定面向学生设立创新创业方向的双学位从2016年春季开始,首批学生将在主修专业之外,辅修工商管理(创新创业方向)双学位。

该专业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宣怀学院开设,面向全校二年级本科生开放,首批报名已于11月20日截止。与辅修其他专业一样,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后,本科毕业时要完成论文答辩。

辅修此学位的学生将接受经济管理类基础知识、创业类基础知识、软技能、创业实践、知识整合5大模块的学习。每个模块下又有若干课程,如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等,共计51个学分。其中,参加创业类大赛,进行创业模拟训练,都是辅修该专业的必修课。

和其他的辅修只需一张申请表不同,该学位要求申请者首先提交厚厚一沓的申请材料,包括个人信息、相关经历、兴趣爱好、自我陈述、推荐信等。接下来经过初步筛选、面试、素质拓展3层考核,选拔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更注重学生的抗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水平和自身创业潜质。

今年年初,天津大学宣怀学院聘请千名创新创业导师,可为大学生创业团队乃至社会上的创业团队提供从科技成果专利保护、成果转化、创业心理疏导、创业咨询到创业资金支持的一条龙服务。宣怀学院自成立之日就设立15个面向大学生创业的基金,基金总额高达33亿元。

(《中国青年报》2015年11月25日)

八、北京林业大学: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青年教师

北京林业大学新入职的41位青年教师,近日通过答辩获得了学校特设的科研启动基金专项资助。该基金项目是青年教师“基础能力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

北京林业大学采取系列措施,帮助新教师尽快明确个人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发掘创新潜力,加速完成与所在学科领域融合,增强科研素养与学术能力,产出创新性学术成果。学校至今已向277名新教师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超过1200万元。

此外,学制定导师制培养实施办法,以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科研工作。学校根据各自学科发展特点,创新工作形式,通过严格选配导师、实行全过程管理、教学科研齐抓共管、强化考核目标等措施,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加快新进教师与所在学科研究方向的融合。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7日)

九、把思政理论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的优秀课程

中宣部、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旨在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

《创新计划》提出,要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实施《创新计划》的目标是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编写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师好用学生爱读的系列教材,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培育推广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建设一批教学科研皆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为实现以上目标,《创新计划》提出7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材体系;切实提高专职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体系;积极培育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努力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支撑体系;坚持管理与激励并重,建设导向明确、系统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评价体系;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建设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保障体系。

(《中国教育报》2015年10月23日)

十、四川大学:培养善于想象勇于创新的“学霸”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四川大学3个项目以“两金一铜”的优异成绩位居全国第二。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大力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支撑创新能力培养

2009年,为构建与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学校开启“学术研究型”“创新创业型”“实践应用型”三大类课程体系建设。

在川大的课程表上,除传统的学术型课程外,创新创业型和实践应用型课程2000余门,社会实践型课程1000余门。下一步,学校将努力把创新创业型课程增加到2000门。同时,建立了一支由企业家、高管和创业者等构成的学生联合培养导师队伍。在这支1400多人的导师队伍里,有国外大学的教授知名企业的老总,更有本土创业的校友。

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以创新创业教育引导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从2010年开始,川大就启动实施了“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把本科新生编成25人左右的小班,鼓励老师推行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鼓励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真正培养独立思考、善于想象勇于创新的高分“学霸”,其核心是打破传统的“标准答案考试、60分及格”的学业考评体系,促使学生不得不去自发学习、独立思考。

去年,为配合“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川大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了学业考核全程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结果动态化“四位一体”的学业考评新体系。新考评体系要求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强化过程性学业评价。创新学业评价标准,以“领会多少、思考多少”作为考核的基本要求。创新非标准答案考试过程,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对考试答案确定性要求不同的特点。创新动态及格考评机制,根据学生所在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成绩正态分布状况,动态确定及格线。

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练武之地

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冯军帅创办成都实唯物联网有限公司,在青创板上市。公司初创阶段,正是从学校申请到一笔10万元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研发资金,解了燃眉之急。之后,公司研发的产品申请到发明专利打开了市场,现在冯军帅已申请专利12项

为了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练武之地,学校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学校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500余项,投入资助经费达1000余万元累计覆盖人数3万余人,孵化创业团队750余个。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10日)

版权所有:山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