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们学校的新常态

作者: 时间:2015-01-23 点击数:

魏承洋

“新常态”是当下的一个热词,也成为官方和领导讲话中的用语。现在我也赶个时髦,谈谈我们学校的“新常态”。

何谓新常态?首先说“常态”,按我的理解,常态是指事物的一种持续性、经常性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可理解为事物带有规律性的状态。其次说“新”,新是与旧相对而言的,如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新要求,就是较之于以前有新的变化、新的特点。那么新常态,就是事物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一种常规性状态。

要谈我们学校的新常态,自然应先谈我们原先之状态。众所周知,我们学校由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合并而来。自20117月至2014年底,合校已有三年半。这三年半,我们学校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呢?简言之,平稳过渡,逐步融合。应该说,能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和有序运转,就是一大功绩,就说明我们广大的干部教师顾大局、识大体,政治合格,素质过硬。在这个时期,学校坚持统一领导,统一目标,坚持求同存异、兼顾平衡的原则,积极推进精神融合、物质融合、制度融合、工作融合,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都是适应这种状态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比如我们的机构合并调整、学科资源整合、干部职务安排、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和薪酬分配制度等,一些工作制度也基本沿袭了过去两校的制度办法。这些政策、措施,在合并初期是得力的和有效的,是维护学校稳定和正常秩序的重要保证。同时,在稳定的基础上,融合逐渐加深,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敬业奉献成为共识,校区观念、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越来越不受人待见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正能量越来越多,干部师生之间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知之较浅到知之较深,直至成为良师益友,学校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这就是我所了解的我们学校过去的状态。这个状态,不好称之为“旧常态”,姑且称之为“临时态”吧。

如果对合校以来的历史进行细化分期的话,那么,20117月至20125月,可称为合并筹建期。这个时期,学校完成了机构合并调整和学科专业重组等筹建任务,实现了表层融合。20126月至2013年底,可称为正式建校期,这个时期,学校完成了正式建校揭牌,成为财政部、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高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深层融合全面推进。2014年起可称为改革发展期,也是我们学校新常态的成形期。2014年,在我校发展历史上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年,具有奠基性地位作用和转折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大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治国、理政、外交、国防全新谋划,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整风肃纪和反腐败工作力度空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一种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2014年,学校党委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机和节奏,及时将学校工作的重点从融合建校转移到改革发展上来,完成了顶层设计、大学章程制定、管理体制改革、干部换届调整、人事分配制度完善等重大决策部署,配套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决策措施是合校以来的开创之举,对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要意义和持久深远的影响。这些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形成了学校发展的总体框架和长效机制。一是基本构建了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三是确立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重点、发展动力、依靠力量、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随着这些决策措施的推进实施,学校的发展正逐步进入新常态。

以建设财经特色名校为目标凝聚共识,促进学校与师生员工共同进步发展,将成为我们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新常态;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将成为回归大学精神的新常态;依法治校、按规律办学,遵章守纪、按规矩办事,将成为我们办学行为和为人处事的新常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将成为学校治理、议事决策的新常态;党委管方向、管大事、管干部、管人才,行政管业务、抓落实,纪委管监督、抓纪律,将成为学校领导方式的新常态;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健全完善,将成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按职责分别运行的新常态;校院两级管理,按机制和程序运行,将成为管理体制的新常态;人才队伍优先发展、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大人才观,将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常态;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管理和制度化进退留转,教学科研和教辅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分级管理、能上能下,工勤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和考工定级,将成为全员岗位聘用管理的新常态;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以绩效考核为依据,优劳优酬,将成为薪酬分配的新常态;优先保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科学研究的先导地位,将成为资源配置的新常态;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以专业定额拨款为导向,以增强社会服务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成为学校发展方式的新常态。

以上所说的新常态,反映了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本特征,有的还刚开始显现,有的将要显现出来,有的政策措施本身也不尽完善、不够彻底,不管怎样,毕竟有了长效机制,与以前的“临时态”不同了,何况任何新常态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新常态。

面对已经到来和即将到来的新常态,一是要适应,就是要把我们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处事规则转换到新常态的要求上来,改变过去的思维定式,调整自己的视角思路,逐步认同和接受新的机制、规则和方式,并习惯于用新的机制、规则和方式做人、做事、做学问。二是要引领,就是要珍视和维护它,正确运用它,并在实践中检验它、修正它,充分发挥其最佳效能,使这种新常态在我们的引领下不断更新完善,保障我们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山东财经大学